资讯中心

Gathering industry trends, mastering real-time news, and quickly delivering to every customer.
 

鉴衡系列技术规范发布 引领光伏储能智能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4-06-14

近日,鉴衡发布CGC/GF 240:2024《储能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分断评价技术规范》、CGC/GF 235:2024《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评价技术规范》、CGC/GF 242:2024《智能端子温度保护评价技术规范》,引领产品智能化升级,助力电站智能安全防护,保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规范一:《储能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分断评价技术规范》

2024年1~5月国内锂电池储能系统累计中标规模超14.6GWh,同比增长73.5%;1~4月新型储能累计装机5.8GW/15.7GWh,同比增长67.0%/118.0%,其中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约5.0GW/11.8GWh,同比增长99.3%/134.6 %。4月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0GW/6.5GWh,同比增长31.7%/90.1%。

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系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EPRI 电池储能系统(BESS)故障事件数据库洞察:故障根本原因分析》将事故根本原因归结为四大类:设计、制造、集成和操作。其中集成和运行是最易出问题的环节,分别占事故根本原因的36%和29%。其中,电气安全又是主因,连接点接触不良、短路等问题引起拉弧,导致接触部分温度急剧的升高,伴随周围器件的碳化,引发热失控,导致火灾和爆炸。

储能系统直流侧通常由模组通过连接器串联成簇,簇通过连接器、汇流箱/PCS并联为直流侧。直流侧的运行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多连接点等特点,拉弧风险较高,随着单体和模组容量的大型化发展,拉弧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在整个系统可能存在电池模组与模组的串联电弧、簇到汇流箱/PCS的串联电弧、电池簇与簇的并联电弧,以及对地电弧发生,配备必要的直流电弧检测和分断装置,可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

鉴衡认证中心联合阳光电源,结合储能系统中电弧的特点,编制了行业首份储能直流电弧检测及分断评价技术规范,CGC/GF 240:2024《储能系统直流电弧检测及分断评价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明确规定了电弧等级评价适用的范围,电弧的基本保护功能、保护范围、分断能量及时间限值、适用的系统类别等,涵盖功能验证的基本工况以及抗干扰的测试条件,并根据现有技术可实现的技术水平给出了等级划分的标准。

规范二:《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评价技术规范》

在双碳目标的加持下,光伏装机正快速增长。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216.3GW,占全球比例超50%。2024年1~4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60.11GW,同比增长24.4%。截止到2024年4月,中国累计光伏装机约670GW,占全球比例约40%。

光伏产业快速发展,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光伏电站安全涵盖电气安全、并网安全等,其中,电气安全最受关注。电气故障形式多样、原因复杂,其中,绝缘失效是光伏电站常见电气故障,尤其在海光、水光、山地及南方高温高湿场景下绝缘问题更加突出。

绝缘阻抗是反映逆变器绝缘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光伏逆变器进行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保护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精准定位故障点,助力电站快速消除安全隐患。

鉴衡认证中心联合华为,编制了CGC/GF 235:2024《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评价技术规范》。规范规定了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精度、故障定位成功率和故障定位准确率等技术内容,给出了相应的验证方法和计算方法,并根据现有技术可实现的技术水平给出了绝缘阻抗检测及定位性能等级划分的标准。

规范三:《智能端子温度保护评价技术规范》

新能源电站中端子作为电气连接的关键部件,其温度对于整个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当端子因插接不到位、金属芯压接不良、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导致接触不良时,将在连接异常处发热,不但会造成设备本体损坏,还可能导致连接线缆烧坏,甚至引起火灾。

智能端子温度保护技术在规避新能源电气设备端子温度问题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智能端子温度保护是基于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时监测端子温度,并在温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自动触发保护机制。

鉴衡联合阳光、华为等业内领军企业共同编制了CGC/GF 242:2024 《智能端子温度保护评价技术规范》。规范规定了智能端子温度保护功能的温度输出分辨率、测量温度误差、保护温度精度及一致性、保护时间精度及一致性、准确率等技术指标,给出了基本工作条件和干扰工作条件下的验证内容,划分了智能端子温度保护性能等级评定标准,适用于功率转换设备直流端子和交流端子温度保护功能评价。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