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风电机组叶尖离地最小距离要求》即将完成编制
2024年12月23日下午,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在线举办《风力发电机组叶尖离地最小距离要求》项目工作组会暨自评审会议。该项目旨在研究不同工况下陆上风力发电机组下叶尖离地的风险,并提出叶尖最小距离要求,项目由协合新能源专家担任召集人,约40位行业专家参与会议。该项目成果将于近期编制完成并发布。
协合新能源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梁会森在致辞中谈到,作为影响风电机组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叶尖离地距离的课题研究自发布以来,受到了行业同仁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开发企业在设备招采过程中,已经频繁出现了离地距离非常小的方案。如何针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如何科学开展模型搭建和仿真计算,从而给出合理建议值,是本项目研究的难点。一年来,项目研究历经三次调整,河海大学、协合、鉴衡等多家高校、企业的专家做了扎实的研究工作,为成果的完善和提升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也许发布的成果暂时不能涵盖全部风场情况,但已经具备实际指导意义;同时本项目的研究,也是不同企业碰撞观点、共同探讨更合理解决方案的过程,将为后续机组的选型和安全运行提供支撑。
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负责人蔡继峰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所有专家表达了感谢。他介绍到,叶尖贴近地面情况下的数值分析非常复杂,它的背后涉及到超近地表这种复杂边界层的流体力学问题,同时又要考虑与叶片的气弹耦合,要全面准确分析是非常困难的,这对项目开展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工作组拉动高校科研资源结合项目实践经验,在付出巨大努力后,终于有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初步方案。虽然不完善,但已经弥足珍贵。一个项目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只要是当前行业最为领先的经验总结,就对行业有所助益,是有意义的研究和跨企业协作,这也正是技术委员会开展此类公共技术合作项目的初衷。
会议由鉴衡认证中心李煌主持,协合新能源集团技术中心马海鹏介绍了项目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以及结论。当前的技术说明成果草案,规范了叶尖离地距离的界定方式,研究了基于平坦地形、单个山包、长山脊等地形条件下,不同高度、距离、风速等变量对风廓线的影响,并基于数值模拟和经验讨论,给出了这些工况下的最小叶尖离地建议取值。
与会专家针对成果规范适用范围,低空湍流对整机载荷的影响,风廓线差异体现对机组安全性的影响,外界条件变化情况下的特殊要求,维修要求带来的影响,不同塔架型式的考量等等展开了意见交换。工作组将进一步完善技术说明文档,并将与2025年发布该项目成果。欢迎业界同仁关注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