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研究》项目召开工作组会议
7月1日下午,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储能系统集成商、零部件制造商、开发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等30多名专家出席会议。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产品碳足迹已成为当前政策与市场层面双重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在储能领域,目前头部企业已开展碳足迹的核算与认证工作,但在行业层面仍存在标准规则不统一、核算边界不清晰、核算方法不一致、核算数据不严谨等问题,造成企业在核算工作开展与结果应用中受到了较大阻碍。在上述背景下,《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研究》项目于2025年1月在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正式立项,远景科技集团、鉴衡认证中心专家担任项目联合召集人。
01、召集单位领导致辞
首先,鉴衡认证中心储能事业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总经理李浩然简要介绍了立项背景、必要性和工作宗旨,表示现阶段碳足迹是我国在双碳领域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政策驱动力越来越强,同时在国内外客户采购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提出了碳足迹相关要求。工作组要结合当前现状开展本项目研究工作,填补行业空白,为解决行业实际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远景科技集团储能产品开发经理李卫表示,全球新能源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在储能领域我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随着目前对碳足迹关注程度不断升高,制定具有本地化特色、形成细化统一的核算方法成为当前工作的主要任务,希望本项目在促进双碳工作的同时也能够助力我国储能行业更好的实现引领发展。
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运营负责人李煌对技术委员会进行了整体介绍。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REETC,简称“技术委员会”)是研究可再生能源行业共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共合作平台,其目标是通过行业问题的快速响应,用比标准规范更具体详细、对实际问题有帮助的技术说明或程序说明,真正让上下游企业受益,并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积累经验与素材,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自技术委员会运行5年多以来,已经成立30个项目,14个工作组完成编写并发布成果,内容涉及风电、光伏、储能、低碳等方面,为产业应用实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则。
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高级技术经理刘政对本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组织形式进行了整体介绍。在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整体工作部署下,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是当前储能行业的工作重点,鉴于ISO14067与GB/T 24067等通用核算标准难以对具体产品的核算提供有效指导,当前储能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存在标准不够细化、主观性强、同类产品核算结果可对比性不高、本地数据库不完备等问题,工作组会同行业专家,围绕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方法开展全面、细致的研究工作,最终拟形成《集中式储能系统产品碳足迹核算技术说明》、《集中式储能系统产品各阶段数据案例》等工作成果,为行业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工作组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已形成了《集中式储能系统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初稿,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专家中心华未未对其进行重点介绍。该指南构建了本项目成果文件大纲,具体包括范围、量化范围、清单分析、数据核算及支撑性附录,初步形成了各章节的内容轮廓。华未未表示,该指南主要适用于集中式储能系统产品,其他类型可参照使用。功能单位与系统边界予以明确,为计算产品“摇篮到大门”全生命周期内的度电排放数据。清单分析过程具体分为原材料获取及加工、生产制造、分销、安装、使用维护、尾端处理等阶段,并根据当前实际对数据质量与计算方法予以解释说明。同时指南最后提供了通用收集表单、数据质量评级方法及碳排放因子默认值供使用时参考。该项指南目前处于初步阶段,其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确定。
02、技术交流环节
技术交流环节由鉴衡认证中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事业部业务总监/部长李勉主持,来自储能系统集成商、零部件制造商、开发商、综合能源服务商、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的各位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基础对核算指南(初稿)及研究思路表达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储能系统产品边界、上下游数据追溯要求、排放因子要求、具体计算方法、项目成果与现有标准之间的协同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标志着《集中式储能系统碳足迹核算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后续项目工作组将按既定工作计划,综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工作基础以及相关意见与建议开展针对性研究讨论,形成规范的研究成果,推动储能行业碳足迹核算方法与规则的统一,有效指导相关企业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本项目预计于2025年底完成,目前工作组仍在扩大征集成员中,欢迎业内相关专家不断加入,为项目研究注入更多力量。